k8凯发体育首页/ 教育教学 / 教育教研 / 正文

全面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k8凯发体育首页

来源:延安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7-01 09:39

       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党中央高度重视教研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2023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对加强教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研究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总结工作成效、研判形势问题、明确重点任务,以高水平教研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一、充分肯定教研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

为落实中央有关要求,2019年11月,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对教研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教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研工作体系。构建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体系,承担课程指导、学科教研、质量监测、考试评价、资源建设、课题研究等多项任务。目前,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教育部调查的330多个地市、2800多个区县均设有教研部门,各中小学校均有备课组、学科组等校本教研组织;全国共有教研员约13万人,其中专职教研员近6万人,兼职教研员7万多人。

二是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研系统在教学方式方法、作业设计、学业质量监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注重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加强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运用,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实践证明,凡是教研工作体系比较健全、教研员专业素质比较高、教研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水平也比较高。

三是有效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是天然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教研系统不断探索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重点关注农村和薄弱学校,开展项目研究、示范观摩、教学研修、教学视导、进校指导等多种教研活动,有效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水平。特别是一些地方组织各学科优秀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开展大规模送教下乡活动,注重城乡互动、典型示范,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是有效服务了基础教育重大改革。在历次基础教育重大改革中,各级教研部门积极发挥先行者、领头羊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中,积极研究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使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在深化考试评价改革中,探索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科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高考试命题质量,推动“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在“双减”改革中,各地教研部门和广大学校在研究制定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作业设计和考试命题指南、课后服务活动内容开发、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校内提质增效减负,有力支撑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二、准确把握教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单列专章进行论述,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发展素质教育等提出明确要求,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我们必须准确研判、科学谋划,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更好发挥教研支撑作用。

从历史使命看,教研工作必须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国教育系统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和行动指南,为我们科学谋划教研工作、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谋划和推进教研工作,必须摆到教育强国建设这个大背景、大战略中,深入思考应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有效融入和支撑强国建设。

从发展阶段看,教研工作必须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基础教育已经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面对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如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全面育人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需要依靠各级教研机构深入研究、指导引领、有效破解,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

从支撑能力看,教研工作必须解决好自身的突出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地工作还不平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部分地区教研工作有弱化倾向,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部分地方原本独立设置的教研机构被并入以科研为主体的教科院或以教师培训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中心或教育学院,成为其中的一个职能部门。机构整合后,教研员承担了大量非教研职责的工作任务,影响了为中小学校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研工作。此外,有的地方还存在教研工作保障不足、教研员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一些教研机构在职能定位、教育理念、教研方式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切实抓住重点开展教研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研系统必须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研究重点,提升质量水平,特别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加强研究。

一是立足育人根本,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研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教研部门要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和进课堂的研究。在课程教材建设中,研究如何系统整体设计、分段分科推进,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中有序铺开;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把握,并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五育并举”研究。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要求。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如何实现各学科育人目标、育人模式有机衔接,是教研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将“五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加强内容、策略、方法、途径和机制的研究,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是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实施研究。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好新课程需要准确把握国家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统筹研究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重点指导学校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地方课程中充分用好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全面成长的需要。同时,还应开展课程实施监测研究,及时总结课改经验、解决问题,确保课程实施按预期规划顺利有效推进。

四是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减负提质研究。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整体变革,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三个重点,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入研究其内在联系、科学规律和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加强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和德体美劳的培养,有效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强化对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不仅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教,更要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不断提高学校育人质量。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发挥各级教研部门作用,甄别、培育、推广先进的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各地教研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抓好落实。

五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学校是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场所,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教育活动,如何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家校社协同干预,如何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级教研机构重点关注、深入研究,从各方面助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六是围绕打牢基础,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事关大国竞争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从筑牢根基做起。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推进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培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牢基础、积蓄力量。特殊人才不应从中考中掐尖,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要注重在过程中发现、长周期观察、综合性考量、个性化培养,这就需要教研部门去深入研究和科学推动。

七是抓住教育改革关键,加强质量评价研究。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构建了全面系统、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富有挑战性的重要工作,也是教研工作的核心课题。要坚持破立并举,深入研究四个指南细化落地的办法,持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要研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路径,切实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八是积极应对机遇挑战,加强教育数字化应用研究。要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革命性作用,更加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模式与方法,总结推广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益经验和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助力形成数字化背景下大规模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育新样态。

四、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实施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专项行动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健全教研体制机制。要不断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第一,强化行政主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教研工作主要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也应分管教研工作,这有利于统筹推动工作。第二,发挥教研机构主体作用。发挥国家级教研机构的专业引领作用,组织实施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更好地指导各地教研工作。各地要持续加强省、市、县、校四级教研机构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独立设置教研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在相对统一的教育事业单位内独立设置。第三,做实校本教研。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第四,加强各方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加强与教育督导评价和质量监测部门的联动,依托电教装备部门的技术力量,切实提高教研工作水平。

二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完善教研员专业标准、遴选配备办法和退出机制,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分学段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探索建立教师和教研员任职的“旋转门”制度,打通教师和教研员的职业流动通道。一方面,教研员应从中小学校教学实绩突出、研究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中产生;另一方面,教研员在教研岗位工作几年后也可以回到中小学任教。另外,还要完善教研员培训体系,将教研员培训纳入“国培计划”,定期组织教研员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教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三要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应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研机构和学校开展日常教研、课题研究、教学指导等方面的经费需要。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教研工作纳入督导评估体系,重点督导评估教研工作方向、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和教研工作实效等,完善教研工作考核机制。要切实改善教研工作条件,加强软硬件支持力度,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合理待遇,努力为教研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四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教研员要深入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在教研工作中突出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力。要发挥好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作用,鼓励区域间加强协同教研。要落实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组织教研员到农村、贫困、民族、边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持续开展教学指导,帮助其提升教育质量。要适应教育数字化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探索教研模式改革,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6期/王嘉毅,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网站转载的资料,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收到您的意见后立即从网上移除有关内容。

网站地图